Logo

真正的喜欢

这几天有个朋友自己抽牌占了感情运,找我帮忙解牌。了解情况之后,得知是恋爱谈了不到半个月之后和男朋友分手了。从牌面上看,男方倒是没说谎,但对待感情不成熟,有一时冲动的成分在,而我朋友对他很好,想要实实在在地经营感情。两个人对待感情的态度差距很大,所以分了。

听完我的解读,对方立刻又问了一个问题:

所以他不是真的喜欢我?

原来这才是她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爱过、真正地喜欢过,这样的问题才最实在,不是吗?如果对方真正地喜欢过,就能安慰自己,不会觉得之前在对方身上花的精力都是在瞎搞;如果不是真正的喜欢,就能心安理得地把对方当成玩弄感情的渣男,让自己作为受害者心安理得地渡过感情破裂的伤痛。

但是,真正的喜欢真的存在吗?


如何定义「真正的喜欢」呢?要找出一些形容词和例子来应该很容易,比如真正的喜欢应该是唯一的,一次只会喜欢一个人,不能容许一点变心;真正的喜欢应该是有着深远影响的,要是分手了,对方必须要难受一两个月才算数;真正的喜欢一定是美好的,令人感动的,让人回味无穷的,就算过去了也要拿个小本本记录下来1;撕心裂肺也是真正的喜欢之证明,男人为了女人在床上辗转反侧,女人为了男人痛哭流涕,男人望着男人的背影暗自神伤2——一定要把这些「证据」公之于众,才能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喜欢」啊!多么令人感动的情节!

《阿甘正传》里阿甘对珍妮那种傻里傻气的喜欢,似乎就刻画了不少人对真爱的想象——心爱的女人是自己即便弱小也要保护的人,就算她几次跟着一个对她毫无尊重、有权有势的男人去了纸醉金迷的大城市,最终因毒瘾染上疾病才带着孩子回来,阿甘遭到数次拒绝后依然对珍妮不离不弃,最后在珍妮死去后将他们的孩子抚养长大……

Taylor Swift 的《If It Was a Movie》这首歌表达的是:如果这是部电影,那你现在就会出现在我的面前,但现实从来不是电影剧本。读言情小说、看爱情电影、追偶像剧是否影响了我们对爱情的想象?这样的想象是否又让我们将普通的人类情感过度 仪式化 和神圣化了?

在《 红与黑 》中,瑞纳夫人就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例子。她很早被家人送进了修道院,从修道院出来之后就直接搬进了市长家,成了市长夫人。她从未经历过爱情,但作为一位出生豪门又嫁入贵族家庭的女人,她读的书一定不少。她和于连偷情,被这个年轻家庭教师的相貌吸引是一个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于连满足了瑞纳夫人对「美德」的追求。于连可是一个能把拉丁语版本的圣经通篇背下来的,有才华的男人,他也时不时表达自己对俗世生活的鄙夷,心中有着崇高的理想。这样的「美德」,大概才是最吸引瑞纳夫人的。

正因为瑞纳夫人追求美德,当她的儿子病了,她才会觉得是自己的不忠激怒了上帝,她必须忏悔,远离于连,否则她的儿子就会死去。在于连离开市长家,前往贝藏松的神学院之后,瑞纳夫人就成了一个异常虔诚的教徒。她爱着于连,但她不能没有美德。

美德存在于书本中,是理想化的存在。接受不了肮脏现实的读书人,大概也陷入了和瑞纳夫人一样的困境。当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受到各种类型的叙事的理想化塑造之后,我们便不能接受违背美德的爱情了,一定要追求一个「真正的喜欢」。


自我认同感低的男同性恋者多半很拧巴,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喜欢男人,但又确确实实地有难以割舍的感情。之前跟一个男生表白,他当下让我滚,事后又旁敲侧击地向我做出各种暗示。令人影响最深刻的是,他在得知我在那之前喜欢过另一个人之后,在群里撒泼,质问我「你到底喜欢过几个?」,试图把我塑造成一个滥情的渣男,贬低为美德的反面,哪怕他才是最自我中心的那个人。

如今大多数人都追求美德,我想,这与当代的美德教育脱不了干系。人人都希望做善人,都对「公认」的恶者嗤之以鼻,斥责那些放纵恶、无视善的人,然而,他们的问题在于:一、他们对善恶的定义非常模糊;二、他们无法接受人和事物的复杂性。

回到最开始的例子,那个朋友纠结前男友到底有没有「真正地喜欢」过自己,但她答不出来什么是「真正的喜欢」,想必对于「为什么谈恋爱一定要真正的喜欢?」这个问题,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说得出来「那不然呢?」。当我向她解释「你们两个对这段感情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因为不合适,所以谈不下去」,她仍然在纠结喜欢的纯正性,想着要将前男友定性为善还是恶,将自己的看人的眼光定性为好还是坏。

人们对「结论」的偏执,是否在妨碍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呢?

兴许,「真正的喜欢」根本就不存在,就算存在,也是极度主观的,从别人嘴里问不出结论。私以为,真正的喜欢不过是学校教育、言情小说、影视作品塑造出来的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这也与人类认知的惰性有关,认定「自己就是不够好」「对方就是个滥情的人渣」「我再也遇不到好人了」,要比分析深层次原因来得更容易,也更容易被接受,而这些说辞,其实都是「真的喜欢过」「没有真的喜欢过」或者「我值得真正的喜欢」「我不值得真正的喜欢」,其内核都是对一个不可能存在的绝对纯洁的美德的追求

说到底,喜欢或是爱,不过是见到对方会心情愉悦,见不到就会日思夜想的原始情感罢了,只不过人总要用一些标准将它与自慰的快乐分离开来。唯美德论的矛盾在于,一方面这些人想要纯粹的喜欢,另一方面却又想要违背生物本能的、长久的感情。

长久的感情不是没有,但绝非遇到对的人、有了所谓的「真正的喜欢」,就可以不费心经营,长久地享受的。


  1. 甚至做个 Notion 数据库来管理情史 ↩︎

  2. 抱歉拉子们,我见识浅薄,想象不出女生之间的爱情是怎样的 ↩︎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可以考虑赞助作者

如果评论未加载,请尝试刷新页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