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中互联网有自己的猎巫行动
“口号一出现,思考就停止了”——这句我在两年前引用的话 1,到现在也能用于解释许多社会现象,说得实在是太好了。
因为这句话本身也是一句口号,所以,为了做到尽量清晰,我不得不解释一下。
任何重复的观点都可以是一句口号。拿经典的「百事还是可口?」的可乐之争举例,在简中互联网上(乃至现实生活)很容易看到或者听到「百事可乐只能拿来冲厕所」「可口可乐就是洁厕灵」这样的话。
显然,可口党和百事党双方都有各自的理由,比如喜欢百事的人可能会说百事可乐更甜,喜欢可口的人可能会说可口可乐气更足。只不过,在上演一场互联网闹剧的时候,背后的原因都不重要了,大家只是想要喊口号站队而已。在大喊「百事可乐只能当洁厕灵」的时候,没有人会解释为什么百事可乐更差,可口可乐更好。
当然,可乐之争只是一场无伤大雅的小玩笑。许多人参与这样的讨论,一方面是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可乐品牌,另一方面大概是喜欢「拥护我方团体,对抗敌方团体」的感觉。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刻在人类 DNA 里的行为。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必须抱团,分清敌我,巩固自己的部落,攻打别人的部落获取资源,守护自己的部落生存下来。这是人类的天性。人类脱离那样的社会只不过过了几千年,这在进化史上不值一提。自然地,人类的大脑还是喜欢分清敌我,然后开战的感觉。
如果话题不再是「喝什么牌子的可乐」,变成了「同性恋应不应该结婚」「黑人的命也是命」「高铁上能不能卖卫生巾」,性质就变了。尽管本质上,这和可乐之争没有区别,人们只是在抱团,但造成的伤害却是真实的。
再回到「口号」的问题上来。口号能帮助观点快速传播,但最大的缺陷是,它只能扩大传播范围,激励同盟,而完全说服不了听到口号的其他人。
例如,女性主义运动有一句著名的口号:We are granddaughters of witches you couldn’t burn.(我们是你们没能烧死的女巫的后裔)。
如果你理解女性主义,也了解欧洲历史上的「猎巫运动」,你大概会觉得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太好了,因为女性面临的处境,和历史上女巫的遭遇很相似,而且,猎巫行动本身也是一场针对女性的大屠杀。
但如果你不理解,你大概会觉得女性自称女巫后裔的行为很奇怪,毕竟,在很多人眼里,女巫是神秘、邪恶的存在,这和猎巫运动的历史遗留也有关系。
实际上,这和性少数群体自称酷儿(queer)的行为有着一样的逻辑。Queer 一词一开始是对性少数群体的侮辱性称呼,性少数群体自称 queer,一方面是在向歧视者宣称,你的辱骂对我们毫无效果,另一方面是在表态:我就是 queer,怎么了?
同样地,如果你不了解相关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大概也是不能理解的。
既然有这么多人不能理解,那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喊口号的人产生误解。我们再用一个温和的比喻解释一下,如果一个不怎么喝可乐的人旁观了百事党喝可口党的可乐之争,他大概会产生「喝可乐的人都喜欢把自己不喜欢的饮料叫做『洁厕灵』」的印象。于是,这个本来对可乐无感的人开始讨厌可乐,因为他不想在买可乐的时候被当成侮辱非可乐饮料的人,他也把喝可乐的人与侮辱其他饮料的人联系了起来。
我想,这种不站队、处于中间立场的人,应该是比真正参与争执的人要多的,只不过他们中大部分是旁观者而已。
在双方争执不休的耳濡目染之下,这些本来不站队的人大概也会对他们争执的话题产生错误的认知,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解释过具体的原因,只是在喊口号而已。
要数简中互联网最喜闻乐见的口号,「政治正确」当然有名分。
我得先说清楚,我对「政治正确」也是有反感的。不过,我厌恶的「政治正确」是那些矫枉过正、以至于影响了事实上的准确性的行为。把白雪公主变成黑雪公主就是典型之一。如果要让黑人的美被大众看到,为什么要用白人的故事?童话故事里的白雪公主就是白人,这点不能改变,这也不是种族歧视——你指着故事书里的一个白人说她是黑皮肤,我反驳了你,我怎么是种族歧视了?难道不是你指鹿为马? 为什么你们不能去发掘黑人的民间故事,或者写一些原创的以黑人为主角的故事呢?
我相信最开始把「政治正确」一词变成一句口号的人,和我的观点是相似的。他们尊重少数群体,但不希望在争取少数群体的平等权利时,不正确地影响、破坏了其他群体的美。我们应该去发掘少数群体独特的美,而不是把少数群体硬塞进其他群体的叙事里——这难道不才是真正的种族歧视和文化霸权?
只不过,观点在被重复和传播的过程中,成为了口号,背后的真正原因被遗漏了。在整体的角度来看,几乎没有人解释「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政治正确”?」「为什么“政治正确”是不好的?」,以至于现在,这句口号变成了固执者的武器,变成了「女巫的罪名」。
在猎巫时代,不听话的妻子、不忠的女人、婚前与男人交媾的女儿,无论是谁让自己不爽了,只要造谣说她是女巫,就会有人来把她抬走,扔进水里 2,然后活活烧死。哪怕是男人,也可以指认他是狼人,或者女巫的仆从,然后落得相同的下场。这场历史闹剧,杀死了至少 35000 人。
在简中互联网,只要某一事物不符合自己的品味、让自己感到难以理解,并且和黑人、性少数等群体有关,都可以被指认为「政治正确」,然后收获骂声一片。这和猎巫行动如出一辙。
最近,《Minecraft》大电影预告片一出,圈内圈外都炸开了锅。事先声明,我也觉得这部电影烂得无可救药,角色的设计和各种情节都令人蜷缩。但我想要批评的,是那些说《Minecraft》电影政治正确的人。
我看完那一分钟的预告片之后,我只觉得主角团的构成很奇怪,没有什么具体的原因,就是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而已。我大概是觉得那些人物和一般电影的选角有很大区别吧。再加上,画面的背景全是方块和即使是方块但也有毛的奇怪生物,这和所有的人物都格格不入…… 总而言之,预告片里的画面让人感到非常怪异,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
在这些同样对电影感到怪异的人当中,有的人发现了盲点(真的是盲点,眼睛不尖一点还真发现不了)——电影的主角团里有一个穿粉色衣服的男人,和一个对他们来说长得不好看的黑人。
什么?男人…… 穿粉色?变…… 变性人?
啊?黑…… 黑人?
政治正确!一定是政治正确把这部电影毁了!
首先,能发表出这种言论的网友,必然是只听过「政治正确」的口号,而不理解对「政治正确」的批评背后的逻辑的,因为这部电影虽然烂,但是它没有为了让少数群体登上舞台,就扭曲事实,把白人说成黑人。事实上,正像我说的那样,它讲述了一个有黑人出场的原创故事。
其次,这一言论实际上反映了他们的歧视心理和刻板印象。这个逻辑链路是这样的:
男人不应该像女人 & 粉色是女人的颜色 -> 男人不应该穿粉色,穿粉色的男人是想要变成女人 & 想要变成女人的男人是变性人 -> 穿粉色的男人是变性人 & 变性人是西方政治正确的一部分 -> 男人穿粉色是政治正确。
黑人小美人鱼和黑雪公主因为黑人被批评政治正确 -> 电影里出现了一个长得丑的黑人 -> 这部电影政治正确。
实际上,这样的批评源自对电影本身的不满,而不是对政治正确的不满。如果你懂一些心理学,应该知道,人往往先感受到情绪,再用理智解释情绪,因为在大脑结构上,情绪比理智更强大。
所以,许多人看完电影预告片之后感到不满,但说不清为什么,所以想办法解释。比如我,我先感到了不满,然后我观察到电影角色设计的俗套和画面的不协调,我便批评这部电影的角色和画面。
但有一部分人先感到了不满,然后观察到电影里穿粉色衣服的男人和黑人,于是批评这部电影「政治正确」。
因为让自己不爽了,所以冠以一个人人喊打的罪名,哪怕毫无进一步的解释,这和「猎巫」到底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