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如何构建惊世骇俗的巨大阴谋? 你喝的才不是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你以为你买得到吗?

入门精品咖啡应该有大半年了,当然,只是作为普通的消费者而已。虽然并非专业咖啡师,但对于「买咖啡豆」这件事情还有小有经验的。几日前在某社交平台刷帖寻找咖啡豆推荐,结果在讨论串目睹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讨论串原本的话题是「30 块 100g 的咖啡豆算便宜还是贵?如果算便宜的话,这种价位一般品质如何?」。结果,不知怎么地,有一名网友将话题转移到了「你以为你能花这么点钱买到埃塞俄比亚的豆子吗?」,开始质疑咖啡豆烘焙商标识的产地信息是否真实。

讨论串中的其他人给出了回应,他们认为无论品质如何,这个价位是能买到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的。他们补充道:埃塞俄比亚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热门且大众的咖啡产区。

然而那名网友依然固执己见,并指出真的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标价一块钱一克(100 人民币 / 100g)都不可能。在这之后,当有人尝试反驳他时,他便反复地搬出这样一套说辞:「你说你能用这么便宜的价格买到埃塞俄比亚的豆子,那这样吧,不如你跟我合作,我从你这里进货,我是真心想买」。

给较少接触精品咖啡的读者补充一些信息:咖啡豆可以简单分为「商业咖啡豆」和「精品咖啡豆」,前者不注重品质,是为那些只想要快速获取咖啡因的消费者提供的;后者针对咖啡爱好者,乐于自己制作和品鉴咖啡,并从中获得乐趣的人。你也可以把精品咖啡类比为红酒,而商业咖啡是酒局上为了爽快而饮用的更廉价的酒。

就像红酒喝年份,精品咖啡(尤其是手冲咖啡和单产区的意式咖啡)喝的是产区风味。质疑咖啡的产区,就类似于质疑某瓶红酒是不是 82 年的一样1,上述网友的行为就像是在嘲笑那些认为自己用很便宜的价格(实际上也不便宜了)买到了高品质的红酒的没见识的傻子。

不谈「我是真心想和你合作」的阴阳怪气回应,也不谈「你造不出冰箱,那几千块钱就买不到冰箱」的荒谬逻辑,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位网友在阴阳怪气的同时展露出来的某种「信念」——他似乎认为,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兴许是百谈不厌的「资本」吧)构建了瞒天过海的骗局,让世界各地所有的消费者都认为自己用正常的价格买到了产自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甚至连推动了现代手冲咖啡潮流、《世界咖啡地图》一书的作者 James Hoffmann ,以及其他行业大佬们也没能幸免。

至少,他认为一块钱一克的价格也不能买到在一个非洲国家种植、处理,然后运送到中国国内进行烘焙、包装和售卖的咖啡豆。而且,他认为全世界没有一处的广告法能阻止商家虚假宣传,这些商家愿意冒着高昂的风险,将那些货不对板的商品以他口中「并不昂贵」的价格卖出。

我非常好奇,如果这位网友真的是「众人皆醉他独醒」,那么他信念中存在的「阴谋」究竟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换句话说,一个人(或者某种势力)究竟要煽动多少人、做多少工作,才能编织一个如此庞大的骗局,骗过除他以外的所有消费者,践踏法律的红线,行走在灰色地带,以赚取微薄的利润呢?


关卡一:拉拢人脉

让我们只看中国的咖啡产业,不谈「如何欺骗全世界的消费者」。如果要让中国的精品咖啡消费者相信,自己买到的实际上产自其他产区的咖啡豆,来自遥远的埃塞俄比亚,还要保证真相不通过任何渠道泄露出去,就要保证所有得知真相的人都乖乖闭嘴。

哪些人会是为数不多的得知真相的人呢?首先是烘焙商,他们烘焙好豆子之后,将咖啡豆包装并上架卖出。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将生豆烘焙成熟豆,就需要与生豆的提供商进行合作。合作时,他们当然知道生豆的提供商豆子的来源。

生豆的提供者往往是处理厂,咖啡浆果被摘下后,就会进行生豆精制处理,处理得到的就是卖给烘焙商的生豆。由于咖啡浆果被摘下之后就要进行处理(不然果实不受控地发酵或变质,就会影响咖啡豆的风味),处理后以生豆的形式保存,所以咖啡种植的地点和进行生豆处理的地点不能离得太远。由于咖啡生长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产地的气候也非常适合晒豆子,而这恰好是生豆精制处理中较为重要的一环。

让我们假设那批被伪装成产自埃塞俄比亚的豆子,实际上来自中国的云南。当咖啡果实被摘下,就要在云南当地进行生豆精制处理,种植地和处理厂之间有紧密的合作关系,还有可能是同一家。所以,要堵住生豆提供者的嘴,就要同时堵住这些人的嘴:咖啡种植园的老板、种植园的农民、处理厂的负责人、处理厂的员工……

要堵住这么多人的嘴,用布塞住肯定是不行的,用「闭嘴不然开除」这样的手段威胁可能也不太行,毕竟有《劳动法》在嘛。堵住嘴最好的方法是让这些人都称为利益相关者,用金钱蒙住眼睛,嘴巴自然就闭上了。把卖便宜豆子赚取的本来就不多的利润多分一些给这些人就好。虽然匿名举报也没有成本,但我们就假设这里面没有人良心发现,真的守住秘密了吧。

关卡二:以假乱真

前文提到,正如不同年份的红酒风味有差异,不同产区的咖啡风味也各有特色。我们假设中的「假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实际上来自云南,这就很难办了,因为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风味浓烈,而且有着具有特色的花果香气,而云南的咖啡豆,莓果风味会更突出。这怎么办呢?要如何让那些消费者信以为真呢?

早期的咖啡烘焙商已经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对于瑕疵明显的咖啡豆,烘焙成深度烘焙的豆子能够掩盖那些不美妙的味道,而且深度烘焙是大众最容易接受的风味,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酸味明显的咖啡。如果这批来自云南的咖啡豆被处理成了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商家销售,风味就不会那么明显,这时再标榜「产自埃塞俄比亚」,是不是就可以以假乱真了呢?

或许吧,但应该还是会有不少经验丰富的消费者会发现不对劲,而且,大部分想要购买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的消费者,一定都是很在乎产区风味的。那么,他们怎么会花大价钱购买咖啡风味不明显、烘焙风味占主导的深度烘焙咖啡豆呢?大部分爱喝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的消费者,一定都是手冲咖啡爱好者,而手冲咖啡大部分时候都是使用浅度烘焙的咖啡豆的呀,这可怎么办才好?

反正已经在产区上欺骗消费者了,那再进一步也没什么吧?往咖啡豆中加入人工香精,营造出浓烈的花果风味,不就可以以假乱真了吗?虽然工业香精会给饮用者带来直冲脑门的风味体验,而非自然的柔和风味,但好喝就可以了。

对了,进行增味处理的自然也是特定的人员,要把他们的嘴也堵上才行。

或许不用产自云南的咖啡豆,用临近埃塞俄比亚的其他国家产的咖啡豆以假乱真也行,毕竟气候环境很相似,风味应该大差不差。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临近产区的种植成本和运输成本不应该也是十分相似的吗?这样做不就是徒增成本而已吗?还是用更便宜的豆子吧。

关卡三:心理疏导

这场巨大阴谋的策划者应该也承受了不少压力吧!本来只是想要价格更低廉的咖啡生豆,蹭一下明星产区的热度,来谋取更多的利润,结果还要额外花钱堵这么多人的嘴,还得时刻关注市场动向和客户评价,花钱刷好评、洗掉那些发现真相了的消费者的言论,真是寝食难安啊!

更要命的是,如果这一切都暴露,那自己要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罚款,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的阴谋网络也会一并崩溃,到时候所有人都会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整个企业都会为此蒙羞。到时候,自己钱没了,面子也没了,这可是中国人最在乎的两样东西啊!

要是只是策划者一个人有难言之隐,那也就罢了,忍忍就过去了,大不了等这一批豆子卖完,再金盆洗手干点正经买卖。然而,那些用钱堵住嘴的参与者们,难道不也会陷入这样的纠结当中吗?就算策划者没有一点良知,整个阴谋牵连的这么多人,难道就不会有人晚上睡不着觉吗?就像一个木桶,有一块破掉了,整桶水都会流出去。如果有人忍不住告密了,那所有人都会遭殃呀!

想到这里,我还真是佩服这场阴谋的参与者们,居然这么多年都挺过去了,实在是不容易。

漏洞究竟在哪?!

这个阴谋已经编织得如此完美,这位网友是如何发现真相的呢?

既然没人走漏风声,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这位网友就是阴谋的参与者,所以他知晓真相。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事件依然令人费解。既然这位网友是利益相关者,那他怎么会把真相散布给互联网上的大家呢?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有一种可能是,他说的「我是真心想跟你合作」并非阴阳怪气,而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想要改过,所以在揭露真相的同时,还想要寻求新的职业机会。

另一种可能是,这位网友并非阴谋参与者,阴谋并非完美,这位网友无意中得知了真相。然而,他不想找麻烦,所以他并没有向相关部门检举构建阴谋的这家企业,或者,他也收了阴谋策划者的封口费。不过,网友不想把这个秘密烂在肚子里,于是以半开玩笑的语气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半真半假的言论,只不过这种弯弯绕绕的言辞,在我狭隘的视角里,看起来像是「阴阳怪气」。

还有一种可能性:这位网友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论者,和那些认为扎克伯格是蜥蜴人的群体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


结语

我得在最后道个歉,因为这篇文章的语气很强烈,我模仿了那种阴阳怪气的腔调,如果你觉得不舒服了,还请见谅。

首先总结一下我为什么认为大部分咖啡豆烘焙商不会对产区信息做虚假宣传,即消费者的确能用合理的价格买到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

  1. 产区风味有辨识度,不易蒙混过关,喝精品咖啡的人嘴很刁的
  2. 冒着赔款和倒闭风险行走在法律边缘,赚取不多的利润,是不值当的,性价比也太低了
  3. 一个人或一家企业没办法拉拢这么多人共同维系一个阴谋,还能保证谎言不被任何人戳破
  4. 如果阴谋真的存在,这位网友自然不会得知真相,会像其他人一样被蒙在鼓里
  5. 大部分人是想要把事情做好的,那些不愿意干正经买卖的企业大概率也不会成为知名的咖啡烘焙商,也就不会成为「市场上大多数埃塞俄比亚产区咖啡豆的卖者」

我可能有点「太较真」了,但我觉得这种归谬写起来很有趣,这算是我「找乐子」的方式吧。我能猜到,这位网友大概率只是不明事实真相,就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懂的那一波人(这种人在互联网上到处都是),还带有一些阴谋论属性。

这篇文章也为「如何推翻阴谋论」提供了一个方案,也就是归谬法——假如地球真的是平的,那地球的背面为什么没有住人呢?不过,我的建议是别跟这些人辩论,他们大概率不会听的。


  1. 我不懂红酒,「82 年」只是我随便写的一个数字,如有不当还请指正 ↩︎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可以考虑赞助作者

如果评论未加载,请尝试刷新页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