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烦我了,绿色猫头鹰
就在今年五月中旬,我决定停止使用 Duolingo。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我非常干脆地把它从我所有的设备上卸载了。由于太过干脆,以至于我没有留下一张连胜天数的截图。不过,那都不重要了。
大概从去年七月开始,我每天都用 Duolingo 进行法语学习,因为我是个语言爱好者,掌握多门语言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学习语言也是我打算一辈子长期坚持的事情。既然有这样的需求,那我为什么这样毅然决然地卸载了这个语言学习软件呢?
295 天连胜给我带来了什么?
Duolingo 有一个臭名昭著的连胜机制,它鼓励用户每天花至少 15 分钟学习语言。如果中间有一天没有学习,那么连胜就会中断。通常来说,如果连胜坚持得越久,用户就越不愿意中断,因为一旦有一天没有学习,自己坚持了几个月的连胜纪录就会清零。
这听起来是一种很好的督促学习的方式,其实不然,如果亲身体验的话,就能发现很多弊端。
首先,虽然 Duolingo 鼓励用户每天学习 15 分钟,但实际上只需要花一到两分钟完成一个单元就能持续连胜。并且,这个过程不要求用户的正确率,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天实在是不想学习,只需要抽一两分钟时间糊弄一下,就算不认真练习,错了几个也无妨,只要没超过红心数量就好了(Duolingo 的红心机制,上限是 5,如果错了一道题就会扣掉一颗心)。如果你是 Super Duolingo 用户(类似 VIP 用户),你的红心就是无限的,也就是说无论你做得多烂,都算你学过了。
一开始你可能会跟我一样,觉得这样也挺好,如果某天自己真的状态不好,或者不能抽出时间,也能给自己放放水。但事实是,一旦了解了这种自我欺骗行为的可行性,就容易形成「破窗效应」,连着几天不认真学也没什么,反正也能一直保持连胜。
其实,如果只是糊弄,那还不如不学习,省下这几分钟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就算是让自己放松一下也比为了保持连胜而应付了事来得强。
当然,Duolingo 肯定也考虑到了纯「打卡」学习的问题,所以,Duolingo 还有第二招——排行榜。
Duolingo 经常用「游戏式的学习」来宣传自己的方法论,所以看到 Duolingo 借鉴电子竞技中的排行榜机制也不足为奇。简单来说,就和大部分游戏的排位一样,Duolingo 将所有用户分成多个等级,也就是青铜、白银、黄金,一直到钻石,一共有 10 个宝石等级。如果你想要晋级,就需要在当前等级的排行榜上保持前七名的位置。而用户的排名,当然,是通过经验来决定的。
用户可以通过完成单元练习来获取经验,花费宝石或者充值 Super Duolingo 可以参加限时活动来赢取更多的经验。此外,如果用户在早上和晚上的特定时间学习,就能分别获得早起鸟宝箱和夜猫子宝箱,在获得宝箱的 12 个小时之后开启就能得到「经验宝」,这个时候做练习题可以获得双倍经验。
这么看来,其实获得经验和用户学习的质量没有多大关系,和学习的次数和时机的关系更大。做得越多就能获得更多的经验,无论用户的投入度;充值了 Super Duolingo 的用户可以不花费宝石,无限参加更容易获得经验的限时活动;能在一天中分出两个时间段学习的用户,就能在早起获得早起鸟宝箱后,晚上开启宝箱获取经验宝,晚上做练习还能为第二天早上赢取经验宝,只要把握好时机就能获得比常人多两倍的经验。
如果有人恰好做练习比较认真,所以每个单元上花的时间都比较多,而且他也不愿意每个月花 49 人民币充值 Super Duolingo,又因为工作或者学校时间安排的缘故无法在早上或者晚上安排时间学习,那么他会学得比一般人更累,得到的经验甚至少于那些懂得投机取巧的人。
连胜机制和排行榜机制双管齐下,这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但据我所知,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会在周一到周五时间较少的日子糊弄打卡,然后在周末疯狂刷经验。对我来说,我周末的时间也安排得很满,如果还要花时间打卡,这对我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能坚持的才是好习惯
Duolingo 的督促机制非常「到位」,除了上述的连胜和排行机制,Duolingo 还会时不时通过系统通知,甚至手机短信的方式督促你学习。不得不说很贴心,有种回到高中被人天天盯着的感觉。
说实话,Duolingo 在督促和宣传这两个方面做得真的很好,尤其是其官号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和那些令人眼前一黑印象深刻的梗图。但通过 Duolingo 学习这么久之后,我达成的效果如何呢?
我很失望,因为我觉得我现在的法语水平,还停留在类似刚开始学初中英语的阶段,只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而且词汇量非常匮乏。
反观另一边,我有一个同样对语言很感兴趣的朋友,比我晚开始学习,已经能在朋友圈里发我看不懂的法语句子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显然的是,这和连胜以及排行榜机制带给我的影响脱不了关系。在《认知觉醒》这本书里,作者提到,打卡学习容易形成一种「任务心态」,也就是把学习当作一件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个任务的事情。
任务心态主要会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就是之前提到的「糊弄学习」,既然目的从「学习」变成了「完成任务」,那么学习的效果就不是首要的问题了,只要完成就好了。这个时候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这会给自己带来一种压力。我有一段时间状态非常不好,每天都在崩溃的边缘,把日程表的每一个时刻都安排得满满的,没有给自己留下睡觉以外的休息时间,在 Duolingo 学习法语就是我日程表上的项目之一——如果我不完成,我的连胜会中断,这会给我带来压力;如果我应付了事,我的排名没法保持,这会给我带来压力;如果我认真完成,我会牺牲我做其他事情的时间,这也会给我带来压力。
我认为 Duolingo 的课程设计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注重听说的课程内容也很实用,并且它的学习节奏适合大多数人。对语言感知力比较弱的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有语言天赋的人也能在重复中加深对词句和语法的印象。至少对我来说,我现在还没有忘记过我在 Duolingo 上学到的东西。
最后,「督促」带来的压力终于让我忍不住了。某天我被一堆事情压得接近崩溃,爆发之后,那一整天什么事情都没干,就放肆地玩,然后顺带就把 Duolingo 卸载了。没错,就这么干脆。
很多人都告诉你要养成好习惯,每天学习语言也的确是一个好习惯,但如果这个「习惯」给你带来了压力,那就丢掉它,否则它会消磨你做好其他事情的精力。
我应该怎样继续学习语言?
尽管我提到,Duolingo 的确让我牢牢地记住了语言知识,但很多时候,重复了太多次的知识会让我感到无聊,甚至厌烦。而且纯粹的听说学习让我没有办法建立起一套相关的知识体系。
举个例子,我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把英语的句法(syntax)通过对动词类型及其变位的研究构建起了一套自洽的逻辑体系,又在持续的输入之中不断加强对它的印象,到现在已经基本内化于心,使用英语遣词造句已经比较轻松了。
但在 Duolingo 学习的时候,我只掌握了表达某个意思应该说什么词,用什么句式。换句话说,我学到的是具体的句子,很难将其抽象建立起更底层的模型。这对于大部分学习语言仅仅是为了实用的人来说是很合适的,但对我而言,我希望能更宏观地了解一门语言。而且,如果仅仅是具体地学,那太慢了。如果我能建立起一套体系,我就能用这个体系解释很多概念,用它来自主地学习更多的东西。
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Duolingo 提供给我的是包装好的完整产品,而我想要的是自己搭建生产这类产品的流水线的知识和能力。
所以,对我来说,学习另一门语言的方法其实就和我学习英语的方法没有太多差别。保证持续的有效输入和输出就好了。更具体地来说,就是要看一些法语的电视剧或者音乐剧,甚至是短视频,等有了一定基础,可以试着读一些简单的法语文章,然后试着自己说一些、写一点什么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梳理句法、构词法中各个知识点的关联,建立起自己的体系。
显而易见,这需要时间,很多时间,而我现在没有这个时间。但我想,摆脱了 Duo 那个每天催促我学习,让我感到厌烦、焦虑,占用我心智带宽的邪恶猫头鹰之后,时间的问题最终会迎刃而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