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今夜不爱就死 赏析 Lady Gaga 新单曲《Abracadabra》

喜欢听欧美流行乐的男同性恋者的圈子里,常见的有两个派别,一边追随 Taylor Swift,另一边信仰 Lady Gaga。在听了 Lady Gaga 新发行的《Abracadabra》之前,我一直是前者。1

为什么 Gay 喜欢欧美女歌星?

在欧美流行文化中,「Diva」是一个常见的词。这个词来自意大利语,原意是女歌唱家,后被用于泛指影视作品和音乐作品中的著名女性。2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搜索 Diva 这个关键词,搜索结果中的图片往往不只是字面意思上的女歌唱家。Diva 们的服装非常浮夸,在现实生活中不会有任何人穿成那个样子,如果不喜欢,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外形设计会「吵眼睛」。如果你和我的高中班主任一样,你甚至可能将其与黄赌毒联系起来。(这种说法其实有些夸张了)

某种程度上讲,浮夸的服饰象征着一种极其强烈的女性气质。Diva 们的歌曲也不总是刻板印象里的温柔细腻,在很多作品里,他们的歌声高昂响亮,舞步大方有力。Diva 的形象往往将强烈的女性气质和力量感联系起来,这和塔罗牌中的「力量」也不谋而合。在一些 Diva 的作品里,你甚至真的能看到和力量牌牌面相似的,驯服狮子的女人。

一群爱恋男性的小男生追随一个拥有力量的女性,这样的现象早就在上世纪的音乐剧中上演了。3当时,同性恋还是绝对的禁忌,男同性恋者不得不将身份隐瞒,而台上将女性气质以一种非常浮夸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歌后们,在某种程度上能让他们感到认同,就像有人把自己理想中自己的形象放大了十倍甚至一百倍摆在自己面前一样

题外话结束。我想解释一下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同时这也是为了让读者做好心理准备,接下来你将会看到许多浮夸的女性形象。


📺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可以在 Bilibili 观看《Abracadabra》MV

ABRACADABRA

Abracadabra 是一句咒语,来源未知,以前被刻在护身符上当作保护魔咒(Apotropaic magic)。Abracadabra 也被用于魔术表演,现如今,它被用来泛指任何咒语。4

在歌词中,Abracadabra 也反复出现,但它并不是单独出现的:

Abracadabra, amor-oo-na-na

Abracadabra, morta-oo-gaga

Abracadabra, abra-oo-na-na

如果你懂得一些拉丁语,你应该会一眼看出 amor 这个词,它的意思是「爱」。查阅后,我了解到,第二行的 morta 是「死」。

这呼应了之后的歌词:

In her tongue, she said
她用自己的语言讲道

Death or love tonight
今夜不爱就死

此处的「tongue」应该是指一种语言,结合歌曲整体的风格,这种语言应该是某种魔咒。而这句歌词紧接在前面的咒语之后,我猜测「Death or love tonight」应该是前文咒语的翻译,也就是「今夜不爱就死」。

也有很多人把这句话译为「今晚你选择爱情还是死亡」,我倒觉得不够简洁有力,也少了些歌曲的黑暗风格,而且,谁说 Love 一定是爱情。

至于 oo-na-na 和 oo-gaga 的部分,大概只是为了增强节奏感,可能没有特定的含义。不过,gaga 肯定是指 Lady Gaga 自己吧。

她用自己的语言讲道

封面中的红衣女士正是歌词中提到的「a lady in red」

Like a poem said by a lady in red
正如红衣女士所言之诗

You hear the last few words of your life
你听见余生最后的言辞

前文提到的「In her tongue, she said: death or love tonight」中的 She,应该也指代这位红衣女士。

红衣女士的形象有非常明显的元素——钉子。她的衣服有很多部分是用钉子拼接和固定的,她的帽子上也全是尖刺,我甚至怀疑她的衣服被缝在了皮肤上。

红衣女士的神情也和钉子一样扎人。不清楚是不是故意的,我似乎没有在视频中看到她眨眼。她一直用铁一般寒冷的眼光注视着下面发生的一切,又或是瞪大眼睛,眼神里的侵略性,像是要杀人一样。

Lady Gaga 自己在采访中说道,红衣女士代表某一种内心独白,是自我质疑的声音,是折磨自己的东西。5你可以将红衣女士理解为自己的心魔,她对内心的各种挣扎冷眼相待,傲慢无比,觉得你干不成任何事情。

而心魔口中的「不爱就死」,其实可以这样理解:爱(amor)象征在面临挑战时仍然保留激情,而死(morta)的确指一种形式的死亡,也就是放弃了对生活、事业或梦想的热情,臣服于红衣女士的力量之下,彻底输给自己。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歌词中说,「今夜不爱就死」会是「余生听见最后的言辞」了。歌曲想要表现的是内心深处的挣扎,而这样的挣扎似乎没有尽头,就好像一生剩下的时间都必须被红衣女士的「不爱就死」困扰,无法挣脱。

这么一想,红衣女士的意向其实很像《一生之敌》里写的「内阻力」。

将我从空虚的斗争中解救

Hold me in your heart tonight
今夜拥我入你心

In the magic of the dark moonlight
沐于暗黑月光的魔法

Save me from this empty fight
在生活的局里

In the game of life
将我从空虚的斗争中解救

歌曲中似乎出现了第三人的存在,也就是除了「我」和「红衣女士」,似乎还有一个更为温和的存在,这个存在能将「我」从与心魔的斗争中解放。这个存在非常抽象,留下了很大的解读空间,或许是爱人、家人、朋友;也可能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爱(amor)——因为自己在混沌中难以挣脱,所以希望热爱能拯救自己,帮助自己坚定地选择「爱」而不是「死」。

另一种解释是,「Hold me in your heart tonight」的「你」也是红衣女士,尽管内阻力对你大肆批判,但就像一个总是对你指手画脚的母亲一样,她仍然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你渴望她的认同。

Don’t waste time, on a feeling
不要磨蹭,摆脱情绪

Use your passion, no return
释放热情,绝不回头

在《一生之敌》中,Steven Pressfield 说内阻力可能会以病症和抑郁的形式表现出来。因内阻力而陷入恐惧,呆在原地不能行动,这种情绪或许就是歌词中的「a feeling」。和其他含蓄的表达比起来,这句词的意义倒是很直接,不过 feeling 这个模糊的表述仍然留下了解释空间。

既然 feeling 与内阻力,也就是「红衣女士」相关,那这两句话也是非常明确的与心魔的对抗。两句词一句否定一句肯定,「不要 feeling 要 passion」,价值取向也非常明显。Lady Gaga 可能是想说,若要在内心的挣扎中获得新生,就要把自己从负面情绪中拉出来,找到自己的热情。而将自己从负面情绪中拉出来的,可能就是前文所述的「Hold me in your heart tonight」里的「You」。

不舞就死

在 MV 的开头,红衣女士说:

The category is “Dance or die”.

这应该只是一段引入,不是歌曲的一部分。MV 中的舞蹈十分前卫,透露着混沌的气息,甚至还有在地板上爬行的动作,的确有一种「若是停下来就会死」的印象。

我不懂舞蹈艺术,作为一个普通的内容消费者,我的理解是,MV 中的舞蹈就是在象征前文所述的内心挣扎。

在 MV 的最后,显然女主战胜了内阻力,因为我们看到红衣女士的表情非常微妙,显得不是滋味,然后慢慢低下了头颅;其他人倒在地上,女主则像是受到了天启一样猛地抬头。

把进度条往回拨,MV 中加入了一段没有音乐的部分。这里的场景是一群人将女主围在中间,旁边一圈的石柱像是法阵,他们嘴里也念叨着咒语「Abracadabra, amor-oo-na-na…… Death or love tonight」,而且身体也没有停止舞动。女主站在法阵中央,因无法忍受而大声咆哮。

前面已经解释了咒语的含义,MV 中这样声势浩大的场面,大概是为了体现自我与内阻力的冲突,强调内阻力的强大和自我的痛楚。

不过我没能理解的是,MV 后半段突然出现的,领着一队黑衣小弟上来的另一位红衣女士,究竟代表什么。他们与白色服装的那一批人似乎是对立的,并且走路的姿势让我觉得像是「疾病来袭」,因为步伐很像丧尸。兴许他们就是内阻力所代表的恐惧和负面情绪的具象体现吧。

也有可能白色的一方代表爱(amor),黑色和红色的一方代表死(morta)。这两方像是斗舞的场景,也很好地反映了主题「今夜不爱就死」.

歌剧魅影?

这部分纯纯脑洞大开,看看就好,不要较真。

当看到这两句歌词的时候,真的很难不联想到《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部音乐剧。歌曲的调性也与音乐剧的黑暗元素有些相似,魅影操纵女主为她歌唱的桥段,也很符合这首歌的意向。

Phantom of the dance floor, come to me
舞池魅影,上前来

Sing for me a sinful melody
罪恶旋律,为我唱

更何况「Sing for me」是《歌剧魅影》里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台词啊。

还有前面的:

Use your passion, no return
释放热情,绝不回头

这句词也让我想到歌曲《The Point of No Return》。


最后

我真的很喜欢这种风格,看 MV 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地跟着摇摆,心里想着「怎么能艺术成这样」,于是就试着写了一篇赏析。第一次写这种文章,还有些笨拙,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音乐赏析接下来可能会变成一个常驻系列,我其实一直想要剖析很多歌曲背后的意向,比如 Taylor Swift 的《Guilty as Sin?》。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可以考虑赞助作者

如果评论未加载,请尝试刷新页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