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列出了所有不属于任何专栏的文章,也就是随笔。

- 好为人师如何帮我反思现代科学的局限性?
- 语言模糊的是思考的边界
- 为何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信任链?:普通人认识和传播靠谱知识的方法
- 什么是健康的原生家庭?
- 人类一思考,AI 也不发笑
- 学习者的姿态或许并不利于学习
- AI 正在让人变得前所未有地自以为是
- 厌蠢的人一定智慧不足?:一起品鉴成功学小妙招
- 什么也不做的艺术:The Art of Doing Nothing
- 我讨厌辩论
- 明确讨论的范围
- 如何构建惊世骇俗的巨大阴谋?:你喝的才不是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你以为你买得到吗?
- 你批评的只是第三者的诠释方式
- 既然感受是真实的
- 绿色
- 如何获得取之不尽的写作灵感?
- 团年饭后随想
- 好梦,我的恶魔:谈小说《电梯里的无头天使》
- 嗅觉或许是许多人最不熟悉的感官:重新认识气味
- 如何应对他人的赞美?
- 在清晨八点回家
- 论独立博客的评论
- 如何拥有一个令人愉悦的英文名?
- 我讨厌车
- 对职业方向的一些再思考
- 溺于互联网之北冰洋:留学探索日志 Vol.3
- 为什么讨厌成功学
- 翻译的吃力不讨好
- Safari 的优雅:Chrome vs. Safari
- 向下归纳
- 把钱给软件开发商,值吗?
- 扩张惯性
- 一次读三本书
- 不读新闻
- 科学的无知信徒
- 我会带着我的观点下地狱去
- 为了做而做的问题在哪 II
- 论仪式感
- 数字时代纸笔的意义
- 不会说书烂的读者不是好读者
- 信仰悲壮
- IN LIBRIS LIBERTAS:2024 读书总结
- 继续探索瑞典高校:留学探索日志 Vol.2
- 向往一场距离足够遥远的逃亡:留学探索日志 Vol.1
- 写和说的区别
- 摇晃尸体的凶手如是说:你怎么没有一点生命力?
- The Browser Company 的新浏览器
- 为了做而做的问题在哪?
- 从焦虑和自卑谈感受与体验的重要性
- 我与社交媒体
- 自我外化与表达欲
- 死亡浪漫主义
- 教师的傲慢
- 词不达意
- 再谈赛博猎巫
- 简中互联网有自己的猎巫行动
- Writathon Review: α
- 如何无痛早起
- 人一定要战胜恐惧吗?
- 番茄钟并不好用
- 我为什么喜欢整理?
- 最年轻、最受偏爱、最不讲理
- 用解构主义看《抓娃娃》
- 被符号化的体重秤
- 为什么我对男性的容忍度更低?
- 我为什么讨厌小孩子?
- 我对感动过敏
- 为什么你不应该在阅读时写批注
- 跑步的一些经验分享
-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 创作的潜意识探索
- 性少数群体的自然选择
- The Gay Oedipus
- 忙碌不是充实!
- 早餐到底吃不吃?
- 年龄与玄学信仰
- 和自己的大脑开战
- 十八年社恐的初窥门径
- 别再烦我了,绿色猫头鹰
- Profitez de votre vie.
- Manjaro 桌面折腾记
- 我的思绪像河流
- 剔除每一寸多余的杂质
- 毫无必要的热情
- 新时代独立博客走弯路式搭建的最佳实践
- 重复在剥离意义